2020 嘉義日環食紀錄

如果說這是2020年裡我最期待的事件一點也不為過,還特地在前一個月去搶了一場40秒售完的台北天文館講座. 雖然說其實在地表上,日全食都不算是少見,但如果是考量到特地為了日食而飛一趟的成本來說,能在自己的故鄉裡幾乎就是垂手可得的事情,當然這樣子的盛會就不能錯過瞜~ 而這也是我有生以來看見過嘉義最多人車的一天了.

天氣和地點是天文觀星中最重要的部分了,雖當天早上還下了點雨,好在老天還算眷顧,日頭過中天後就一直是大太陽的狀態了,而全嘉義可見的情況下我的直覺是聖馬爾定的停車塔.果然當天並不是只有我這樣想的.

這次總共準備了兩套器材來記錄日環食,一是日食過程的經歷軌跡,這個雖然看似比較簡單,只要有腳架鏡頭也只需常見的KIT鏡即可紀錄,但是因為長期對準太陽(只能上腳架,移動後構圖會跑)怕會因為透鏡效應而灼傷了相機的內部元件,所以這個部分重點在於太陽濾鏡和定時拍攝用的快門線.所以這部分的器材我就把好幾年沒出勤的老a700拿出來曬拉.但是因為太陽濾鏡口徑的關係和我需要不能因上下濾鏡對焦就跑掉的鏡頭,於是只好把廣蔡1635Z掛上去啦.

a700 + 1635Z + Kenko ND5.0 + 快門線 5min interval
21張疊圖 只有拍到食甚後的五分鐘 拉動可以看到搭上地景的效果

第二當然就是準備長焦來拍的特寫了,我想這是每個擁有長焦鏡的攝影人都不會錯過的.我手頭上最長焦段就屬老鏡Minolta 500 reflex啦,而500反是螺絲起子對焦,所以也只能放在alpha99上搭配.當然這個應用拍攝時面對的強光曝曬時間,並沒有第一種來的長,但是保護措施還是不能少的,但是因為500反是82mm的大口徑,於是將SunPower N2 可調式減光鏡+CPL掛了上去.
這個部份最期待的當然是可以表現出月球地貌的貝里珠了,那天透過相機和鏡頭看見的當下還喊叫了出來.真的很感動.身為因為天文而入門的攝影人最大的收穫就是如此了.

最後能成功的紀錄下來,真的要感謝台北天文館和天文館的吳昆臻館員,當然也要謝謝台灣對於天文活動熱烈且不吝於分享的前輩們,都不用主動去找,訂閱加通知鈴,而FB/Youtube的資訊就滿滿的推播到眼前.嘉義天文協會也在幾個月前密集的宣傳.真的很感謝這些網路上強大的大大們.

雖然在事後也看到不少跟風的攝影師,喃喃的念著說拍的這個圓其實和對著橡皮筋拍過曝並沒有什麼兩樣,但如果他可以了解這中間很多人為了能推廣和準備這些大大小小的事項,更重要的是,天文事件雖然看似和我們生活沒有什麼相關,透過觀測就能實證的這些奠基生活的科學物理現象,對於我來說是比課本上冷冰冰的文字還來的重要.而我們其實就在其中.

Facebook Comments
Scottj Written by:

史考特 喜歡3C 愛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