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有在Follow馬克大的粉絲團,禮拜三也都會有固定講座,對馬克大的佈燈深感佩服.再加上次的課程偏向室內的佈燈,今天純(野外)的架燈與補光方式讓我不得不再次回鍋溫習.而這也是第二次跟著Jimmie大的團了,發現這邊的團員與調性很舒服,也都是選用phottix的觸發器,下次再跟團很是方便^__^.
▲非常認真講解的馬克大.先示範測光表的用法,和介紹控光的器材.
場景一. 子母隧道中間橋邊 使用110cm八角雷達罩控光,閃燈則為金貝的DC-600棚燈.


▲上方八角雷達罩閃補光,自然多但是臉型下方會產生陰影


▲換顆鏡頭並嘗試廣一點的取景,有時候善用陰影可以起了修飾臉型的效果


▲上下不同拍攝角度也都效果也不同.
改由對側邊地面打光預期跳回主體達成微補光的效果.


▲再來換成對地面補光並反回主體,主要目的是打消下方的陰影.


▲因為這個時間頂光是足夠的主要還是讓臉部上半與下半的照度平均為補光方向.


▲設定不同色溫也會有不同的呈現.


▲忘了開引閃器,也剛好示範沒打燈的樣子.


▲試試故意逆光,沒成功不過也高好解釋了光源擺放的位置.


▲換85,與135是差不多的.


▲這樣的補光是非常安全又便捷的方式.
場景二. 隧道內 一盞上了CTO濾色片的棚燈當假太陽,其他當補燈.


▲先影一張環境光.


▲擺一盞製造假的太陽,臉部太暗是預期的.
一樣打地面燈來對主體補光


▲看起來好多了但還是偏暗.


▲逆光的效果.


▲再補盞火牛的鋰電小燈,對隧道內環境加強果然,效果就出來了


▲A~IU真的很會擺POSEㄝ~
場景三. 子母隧道前的草地 K架上八角雷達罩並掛柔光布直打.


▲同樣的先來張現場光的範例.


▲打燈後是不是立即明顯有差別.


▲用光圈來控製前景的亮度.
多盞燈光來增加光影的層次.


▲不同鏡頭同樣配置調性卻差很多.


▲有沒有日系的Fu~


▲快門則是掌握背景的明暗.
主要還是打燈的技巧需要再加強,當然玩到棚燈又是不同的境界了,慢慢的把實力累積起來是當前的目標!
今天還證實了SONY ISO熱靴是有作用的,雖然沒辦法把引閃器完全推置底,觸發卻是沒有問題的.新熱靴雖然犧牲了快速抽換的優點,不過也不會有接觸不良的問題也算是一種進步吧!


▲第一次用改了ISO閃燈座的Alpha,即時沒有能全安裝上,不過單點觸發是沒有問題的.